欢迎光临河北生活网!

今天是 2025年07月27日 星期天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新型亲子关系”正在流行:父母不焦虑,孩子不抑郁

▲ 点击上方 “晓敏青春说 ” → 点击右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许多家长过来咨询,上来就是大篇幅的问题描述,往往到结束句都是:

“老师,我该怎么办?”

想要快速解决孩子的“问题”,这大概是父母们普遍抱有的期待。

但越是经过深入的沟通,就越会发现,急着问“怎么办”,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急着解决问题的父母

  •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 “突然就这样了。”

  • “有发生什么吗?”

  • “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是叛逆,不听话。”

    “老师,我该怎么办?”

为人父母,看到孩子行为“反常”,着急解决问题,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就像生病了,都希望能求得特效药,一吃下去就可以药到病除。

可即便小如感冒,也分类型,也需要辩证地来看,更何况“状况百出”的青春期。

不搞清楚“为什么”,就急着问“怎么办”,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然而,受多年来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早已养成了“正确答案思维”和“结果导向思维”。

即“拿到答案”“达成目标”才是第一位的,其他都不重要。

这样的认知偏差与思维惯性,几乎刻画在了每一个人的骨子里。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我们始终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一心只想“纠正他”,就必然会陷入到“疲于应付”的尴尬局面。

但很多时候,问题也许并不出在孩子身上,需要改变的也不一定是孩子,这就需要我们去探寻更深层次的原因。

著名心理治疗师、家庭治疗师萨提亚说:

  • “叛逆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它告诉你有一些东西需要改变了。这并不代表只有孩子需要去改变, 有时候是整个家庭都需要做改变的。 ”

治本才能治标。

先知道“为什么”,再去想“怎么办”!


普遍被遗忘的真相

你是否有想过,当自己在亲子关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到处寻找答案,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你觉得孩子不听话,想让他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

然而,深思之下,你会意识到,你其实更希望孩子具备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你希望他能保持自我主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而不是成为只会机械服从的“乖宝宝”。

你觉得孩子脾气大,想让他成为一个温顺的孩子?

可你明明深知过于温顺会让孩子在面对不公或压力时缺乏抗争精神,无法捍卫自己的权益;

你更渴望他拥有坚韧不拔的品质,能够坚定立场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而非一味地妥协退让。


其实道理你都懂,可看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你还是会忍不住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你觉得这样是不对的,你要改变他!

这是你在那个当下,唯一的念头。

但很多时候,你只看到了表象。

比如,你发现孩子频繁违反规则,认为他是故意挑战你的权威。

但其实很可能是孩子对规则存在困惑或是质疑。

这就需要你在深入了解孩子违规的动机后,耐心地向孩子解释规则的意义,甚至适时地调整规则,使之更具合理性与可接受性。


又比如,你发现孩子对学习缺乏热情,总是拖延、应付,以为他是懒惰、不上进、缺乏责任心。

但其实很可能是他觉得学习枯燥无趣,难以从中获得成就感;或是感到学习压力过大,无法喘息。

这就需要你关注他的学习体验,尝试调整学习策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提供适当的支持与鼓励

当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不能总是急着求一个答案,简单粗暴地去平息问题;而是要在看见问题的本质后,再去根源上解决问题

只有当我们追根溯源,才能发现真相;

才会明白许多曾经以为的正确答案,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


遇事多问一句“为什么”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那夜的烛光》中,记录了一段对话。

临睡以前,女儿赤脚站在我面前说:

“妈妈,我最喜欢的就是台风。”

我有点生气。这小捣蛋,简直不知人间疾苦,每刮一次台风,有多少屋顶被掀跑,有多少地方会淹水,铁路被冲断,家庭主妇望着几元钱一斤的小白菜生气……而小女孩却说,她喜欢台风。

“为什么?”我尽力压住性子。

“因为有一次台风的时候停电……”

“你是说,你喜欢停电?”

“停电的时候,我就去找蜡烛。”

“蜡烛有什么特别的?”我的心渐渐柔和下来。

“我拿着蜡烛在屋里走来走去,你说我看起来像天使……”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妈妈认为孩子喜欢台风是“不知人间疾苦”,是一种需要被纠正的“错误观念”。

但实则却是忽略了孩子心底那份对纯真的向往与对母爱的依恋

原来,当我们习惯用成年人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问题行为”时,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偏差。

我们会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急于寻求解决方案。

然而,每一个行为背后都隐藏着孩子的情绪、想法、需求甚至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只有通过耐心询问“为什么”,引导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思考,我们才能揭开问题的面纱,触及问题的核心。

下一次,当你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不妨先放下急于求解的心态,温柔地问一句:“为什么?”

答案或许就在那片被烛光照亮的心灵角落里,静静等待你的探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河北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关末为婴幼儿提供家门口多形式普惠托育服务,推进有条件的幼儿园提供托育服务,推动用人单位办托……近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相关意见,明确2025年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幼有所托”承载着社会期盼。[全文]
    2025-07-12 00:51
  • 对于国际教育资源高度丰富的北京而言,择校家庭最难做的选择大概是“如何在众多公办和民办优质国际化学校中,如何选择到最理想的那一所?”。3月1日,在“新浪&微博国际教育择校展·北京站”现场,家长通过与80+国际化学校招生官、校长深度对话,提前锁[全文]
    2025-04-30 00:51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撰文 七君上名校是大多数中学生的梦想,日本的小朋友也不例外。东京大学大讲堂。图片来源:britannica日本人心中的最好国内大学是东京大学。东京大学在2022年QS世界大学[全文]
    2025-04-26 09:45
  • 3月21日,南阳市教育局发布《关于严厉打击违规组织小升初招生考试及培训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严厉打击违规组织小升初招生及培训,进一步严肃招生纪律,维护义务教育公平、公正的招生秩序。《通告》指出,近期个别校外培训机构(含托管机构)和个[全文]
    2025-03-22 07:06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河北生活网 heb.dcxinwe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