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际,厦门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在海丝中央法务区开展“3.15”“强化金融协同保护,优化金融法治环境”金融司法协同保护主题活动。据悉,本次主题活动在厦门市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由中共厦门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厦门监管局、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主办,由厦门金融司法协同中心承办。
据介绍,2023年以来,厦门金融司法协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入选国家发改委《中国改革年鉴》典型案例,荣获2022年度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集体)”称号,“厦门法院金融司法立审执全流程平台”荣获“2021年度智慧法院典型案例”等荣誉的基础上,2023年中心又获得以下荣誉:获评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厦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优秀创新成果(2020-2022年度)优秀创新项目、厦门市模范机关示范点、全市法院信息工作先进集体。
2023年,中心共受理各类金融纠纷18729余件,标的201.25亿元,办结17283余件,标的160.71亿元。2023年工作站共受理中心委派和社会委托的各类金融案件8185件,其中实际参与调解6025件,成功调解案件1650件,同比增长97.13%,标的近25亿元,调解成功率达到27.38%,实现金融纠纷公正高效化解,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效保护,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心自主开发的“金融案件全在线审判(调解)系统”,加强诉前调解案件在线管理和监督,通过全在线方式开展案件无纸化移交、线上协商、线上签署调解协议、线上收发法律文书,打破传统调解的时空限制,2023全年全在线审判(调解)系统共计在线立案7808件,电子送达26175次,处理各类在线申请19643次,其中线上调解181次,线上签署调解协议417份,大大提升了调解效率,实现便民利民。
厦门市政法委副书记、市海丝法务办副主任许俊强发表致辞指出,自法务区启动建设以来,厦门法院始终积极参与和融入法务区建设,厦门金融司法协同中心作为高能级法务机构,入驻观音山核心承载区,进一步增强了法务区的吸附力和集聚效应。同时对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框架下不断推动金融司法协同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金融纠纷化解再加力,充分发挥中心的协同优势与合力,推动形成更加完备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切实服务保障金融市场改革发展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二是营商环境再优化,找准服务法务区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的金融司法环境。三是金融产业发展再升级,持续改革创新,拓展金融司法协同职能外延,促进金融服务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构建“海丝”金融服务高地。
会议通报了2023年度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情况。过去一年,中心充分发挥金融司法协同优势,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推动金融纠纷及时高效化解,获评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厦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优秀创新成果(2020-2022年度)优秀创新项目、厦门市模范机关示范点、全市法院信息工作先进集体。中心立足集中管辖厦门市涉金融民商事案件工作实际,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金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度融入、服务保障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把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司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创新“一站四会双循环”模式,形成金融消费权益一站式保护的合力,有效发挥四家行业协会的职能优势,搭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双循环通道,不断织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新网络。
会议还表彰了2023年度优秀特邀调解组织和优秀特邀调解员。在各协同单位的共同推动下,在调解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心的多元调解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打造法治化金融营商环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会上还发布了2023年度厦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审判及调解典型案例。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覆盖银行、保险、期货交易、融资租赁等不同领域,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法律角度详细解析案情的背景和意义。通过以案说法向社会公众普及金融消保知识,强化金融审判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效提升社会公众的风险认知和防范能力。
2024年,厦门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将紧紧围绕各协同单位党组(党委)的决策部署,协同发力,锐意进取,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在奋力推进厦门两高两化建设中贡献金融司法协同的力量。(安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