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国磊
进入新时代,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健全、质量和水平持续提高。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更为迫切。
怎样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 如何切实解决群众诉求? 如何满足群众健康需要,让更多普通百姓能够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将“健康红包”送到每个人手中?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给出的答案是针对群众呼声强烈的问题,发挥医疗优势、补齐医疗短板,努力在提升学科软实力和落实医疗品牌战略上有所作为。
推进五大中心建设、设立西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完善康复医疗中心、规范诊疗行为、持续降低药占比、优化就医流程、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推进社区医疗服务站协作单位建设……随着衡水四院高质量发展提速增效,医院一系列便民举措陆续出台和落地,各项诊疗服务进一步规范、便捷、高效。面对衡水市民的医疗健康关切,衡水四院将“健康红包”送抵群众身边,持续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走深走实,为助力健康衡水建设贡献力量。
6月11日,适逢星期日,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大厅依然人来人往。在我市一家企业上班的王先生排队取药时说:“我们上班族平时工作太忙了,一直想检查身体,可压根儿没有时间来医院,没想到周末还有专家坐诊,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为了方便更多群体就诊,合理分流医院日常门诊压力,衡水四院自去年起出台了“周末专家门诊”的便民利民举措,上班族、大中小学生以及需要陪诊家中慢病患者的人群不需要请假来院看病了。
一般而言,双休日到各医院就诊的患者,占到医院平时就诊量的三到四成。虽然人数相对少,但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为进一步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实现医院发展提质增效,衡水四院在保证平日专家正常门诊基础上,增加了周末专家出诊频次,为许多像王先生这样的“上班族”解决了难题。衡水四院真正做到一周七天“不打烊”;每天都能看门诊、各项检查不缺失,让双休日来就诊的患者享受到与平时无差别的医疗服务。
特别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医院对患者就诊基数较大的科室,如呼吸内科、骨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增加了出诊专家人数以满足就医需要。同时,集中调动全院资源,放射科、检验科、超声科等辅助检查科室紧跟医院门诊新举措、新节奏,为患者提供优质检查服务。
“现在周末门诊也能看上专家号,大人平时不用请假,孩子也不耽误上学!”一位周末带孩子挂上小儿骨科门诊专家号的家长表示。带母亲看病的卢先生说:“母亲身体不好,总想找时间带她到医院让专家看一看,但无奈自己工作缠身,结果一拖再拖,周末能看专家门诊就方便多了。”
增加专家出诊频次,是衡水四院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力、提供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院学科影响力、进一步满足患者高质量就医需求的具体举措,是为患者创造良好就医需求的实践和探索。
这一为群众谋福祉的惠民举措,也得到了全院科室主任、副主任的大力支持。
手足外二科主任刘增兵说,一周多出两次门诊,确实会占用医生开展科研、教学以及手术的时间,“但我们坚决响应医院号召,在保证患者正常诊疗及病区管理工作的情况下增加专家门诊出诊次数,不仅要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还要提高诊治水平和效率,尽快对疑难杂症患者的病情作出诊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开展周末专家门诊后,很多医生牺牲了双休日休息时间。“即使这样,我们也愿意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呼吸内科主任杜琳娜说,“我们可以利用排班轮休等形式来保证出诊医生休息时间。”
下一步,衡水四院将根据患者需求,进一步调整周末专家门诊力量,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持续优化诊疗流程,多措并举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更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近两年,衡水四院为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还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如在西区设立出入院“一站式窗口服务”,减少了患者奔波;科学设置门诊标识,优化就诊流程,门诊就医更科学便捷;增设小儿骨科门诊、妇科内分泌生殖门诊、盆底康复中心等,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就医需求;深入开展院外各类义诊活动,将精湛技术和优质服务“展示”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四院、了解四院、走近四院。